原定于9月6日举行的曾轶可“迷人的危险”巡演苏州站突然取消,主办方杭州葫芦狗文化发展声明称“票房无法覆盖成本”。这一决定引发歌迷强烈不满,也显示出国内演出市场“艺人旱涝保收、主办方风险独担”的深层矛盾。
票房数据揭露残酷现实
据主办方公布的售票截图,苏州站最高票价1680档位仅售出38张(规划库存158张),1280档位售出3张(规划库存88张),最低380档位亦未售罄。以场馆租金、舞台搭建、艺人酬劳等成本计算,单场演出亏损或超百万。
争议焦点:风险该由谁承担?
曾轶可工作室声明称“未参与票房评估,艺人按合同收取固定秀费”。主办方则反驳:“行业惯例如此,难道要公开给艺人的费用?”歌迷则指出,主办方在相邻城市密集安排场次(苏州站与8月29日重庆站间隔仅8天),且未充分评估市场需求,应承担主要责任。
行业反思:演出经济如何可持续?
业内人士透露,2025年国内演唱会市场“二八效应”加剧,头部艺人场次占比超60%,中小型演出生存艰难。部分主办方为回本,通过“捆绑销售”等手段转嫁风险,反而损害行业口碑。专家建议,可探索“票房分成+保底”模式,让艺人与主办方共担风险,同时加强市场调研与档期规划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