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以前订单靠老客户,现在订单靠算法。”在浙江诸暨的袜业工厂里,老板陈明盯着电脑屏幕上的Shein后台数据,语气兴奋。这家曾为欧品牌代工20年的企业,如今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自主设计“星空袜”“荧光袜”等爆款,月销量突破50万双,客户遍布160个地区。
产业带“上云”:中小企业的全球化机遇
Shein的“500城产业带出海计划”正在改写国内制造业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6月,该平台已覆盖近400个产业带,从内蒙古羊绒、山东到广东3C配件,无数县城工厂通过“小单快反”模式直连海外消费者。例如,某惠州鞋厂转型跨境零售后,产线规模扩大3倍,合作工厂超10家,员工数量翻番。
“传统外贸,现在是‘精准打击’。”Shein供应链负责人解释。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海外趋势,指导工厂快速调整生产。以某内蒙古羊绒企业为例,其根据欧市场反馈,将传统围巾改良为“可穿戴羊绒毯”,单价提升40%,仍供不应求。
设计力觉醒:从“代工”到“创牌”的跨越
产业带升级的核心是创造力。在Shein的扶持下,国内制造商开始建立自有品牌。例如,某东莞玩具厂推出“国潮积木”,融入三星堆、敦煌等元素,在海外社交媒体引发“文化种草”;另一家河南企业则与非博主合作,定制符合当地审美的“彩虹辫”,单条视频带货超10万。
“过去,我们只赚加工费;现在,设计、品牌、渠道都在自己手里。”某企业主感慨。Shein数据显示,其平台上的“出海新品牌”平均利润率比代工模式高15个百分点,复购率提升20%。
就业新图景:县城里的“全球办公室”
产业带出海也催生了新型职业。在山东曹县,一群“95后”通过直播向海外客户展示汉服制作工艺;在四川宜宾,跨境电商运营、海外数字营销等岗位需求激增,月薪普遍过万。据统计,Shein计划年内举办180场产业带活动,预计创造超50万个就业机会,其中60%集中在三四线城市。
“以前,年轻人觉得‘出海’是北上广的事;现在,在家门口就能做全球生意。”人力资源专家刘敏指出。这种变化不仅缩小了城乡差距,更让“制造”从成本优势转向创新优势。正如某工厂墙上的标语所写:“从诸暨到纽约,一双袜子走天下!”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